運動帶給學員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,但學員或選手卻時常忽略自己本身的肌肉、韌帶、關節囊等軟組織的狀態及重要性,因此近年來訓練後的恢復成為許多選手開始注重的環節,常見的伸展方式有「主動伸展」、「被動伸展」以及「PNF伸展」,透過以下內容來了解三者的差異。
主動伸展
主動伸展指的是利用肌肉主動收縮,進而帶動目標肌肉產生拉伸,也就是當主動肌進行收縮時,相對的拮抗肌在進行伸展放鬆,例如:二頭肌和三頭肌就是一對拮抗肌,當二頭肌收縮時(手臂彎曲),三頭就是拮抗肌;相對的,當三頭肌收縮時(伸直手臂),二頭肌就成了拮抗肌。由前述的例子可以發現,主動肌發力時,拮抗肌就開始鬆弛和伸長。
被動伸展
被動伸展則是由他人協助施壓,或是使用器材協助伸展,因為有外力作用,所以伸展的幅度較大,對目標肌群的放鬆效果會更好一些,但如果施壓的人經驗不夠,或是默契不足時,反而容易造成傷害,所以切記一定要在以不疼痛為前提的情況下,讓肌肉拉伸到感到緊繃就好,如果太過頭,反而會引起肌肉的收縮保護反射,讓效果大打折扣,因此建議被動伸展動作最好每次保持15~30秒即可。
PNF 伸展
PNF 全名是「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(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)」,是透過刺激本體感覺的方式來增進神經與肌肉的控制,促使肌肉獲得更進一步的伸展及拉長,並增加關節活動範圍及柔軟度。操作方式為將要伸展的肌肉部位先稍微用力做等長收縮後,再輔助伸展,目的是為了啟動肌腱裡的高爾基腱器(Golgi tendon organ),使要伸展的肌肉更放鬆。
對於長時間處於不良的姿勢、活動度過少的學員,或長期訓練而疲勞過度累積的選手,往往會使整體軟組織呈現緊繃的狀態,而緊繃的軟組織會造成關節活動度下降、肌纖維收縮長度不足,導致訓練前動作執行的角度不足、訓練中肌纖維的刺激度不佳及動作不流暢、訓練後之疲勞恢復變差,這些情況往往會提高訓練過程中受傷的風險。
本次「動作矯正系列-伸展原理與技巧」課程之目的為透過學習、認識及操作常見軟組織之長度處理技巧來協助姿勢不良、活動度不佳的訓練新手、已有運動習慣的學員、長期訓練的選手及相關教練,於訓練前、中、後等各階段來提升訓練的效益、加快恢復速度並減少傷害產生之可能性,課程涵蓋以下內容,適合有興趣的私人教練、業餘選手、專項教練、業餘人士選修
- 軟組織長度對於運動表現之生理、解剖及肌動學之重要性
- 掌握軟組織之長度:姿勢評估、動態評估、靜態評估
- 軟組織處理技巧之介紹: 被動伸展、自主伸展、動態伸展及PNF伸展
- 學習各項伸展技術之操作技巧
- 個案討論與實際運用
現在很多分享或是課程都在教大家什麼是不正常的,但如果學習者的基礎知識不夠深厚,可能就只會變成單純學到一個案例,但現實中的病人大部分都不會以這些典型的症狀出現在你面前,因此無法融會貫通的情況下,遇到不同的狀況自然無法應變。阿貿解釋,他的課程雖然跟解剖學、生物力學及肌動學有關,但相較於其他課程並不會太深奧,因為是要告訴大家,會發生這個現象是為什麼,以及當觀察到什麼現象的時候就該有怎樣的預期及準備,當大家知道正常的狀況之後,才能了解什麼是不正常的狀況,希望透過不同專業人士間的交流,讓參與的學員能從中思考該如何整合這些不同的想法,讓個案在轉介的過程中減少適應時間,提昇整體的訓練效益。
✏️ 動作矯正系列-伸展原理與技巧
#被動式伸展 #主動式伸展 #PNF伸展
【台北場】2/20 👉🏼 https://bit.ly/3HCkpV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