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X…室友和同學在開心打LOL,我就只能打工!」談到求學時期的回憶,IHFI 講師姚永紀(Pitcher)不誇張的表示自己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打工,除了是因為生活必須自給自足外,更希望能快點幫助家裡還清債務,這份責任感讓他比起同年齡的人更加早熟,也在因緣際會下進入健身產業,從發傳單到成為教練,靠著實力當上 IHFI 講師,現年還是「漾の運動空間 安平館」及「漾の悠躍運動空間」兩家店的老闆,這些豐富的經歷,你可能無法想像他還未滿 30 歲,透過文章一起來看看 Pitcher 這一路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。

家境問題,被迫早熟打工

國中便加入棒球隊的 Pitcher,直到高中受傷才沒有繼續打球,但大學還是念體育相關科系,不過因為家裡有些債務問題,迫使他必須放棄課餘時間,將精力都花在打工賺錢上,從高中開始就已經在餐飲業打工,除了希望能早點幫助家裡還清債務外,也得滿足自己的基本開銷。上大學後的 Pitcher,不想脫離體育這圈子,於是思考要如何換個形式繼續待著,因緣際會下,有機會進到大型連鎖健身房工作,負責發問卷和傳單,在帶客人參觀的同時,慢慢的發現自己對於健身產業有興趣,大概待了一年後,剛好有一間工作室要成立,便去那邊幫忙。

初期 Pitcher 一樣是負責差不多的業務內容,但老闆有感受到這位年輕人對於健身產業的熱情,便建議他如果有興趣的話,不妨及早準備,於是 Pitcher 開始參與公司內部的教育訓練。「大學從早上課到下午三四點,下課後直接進健身房打工,大概十點下班後,才能做自己的訓練和準備證照考試。」Pitcher 形容他的大學生活都是這樣度過的,當室友同學在享受大學多采多姿的夜生活時,他則是在為了家庭和自己的生計努力,雖然當時難免會有些怨言,但 Pitcher 表示被逼到絕路就一定要堅持下去。Pitcher 的第一張證照是跟同學朋友們借錢考來的體適能拳擊證照,正式開啟他的教練之路,當時健身產業正在萌芽的階段,店內沒有培訓機制,完全是倚賴自己主動問和主動學。隨著時間即經驗累積,開始有點小小的成績和成就,讓 Pitcher 更堅定自己選擇的方向沒有錯,現在回想起來也因此搶得先機,提早進入業界卡位。

因緣際會結識 Simon,莫逆之交一拍即合

在這間工作室磨練了一年多之後,Pitcher 肩上的債務重擔稍微減輕,與幾個教練商量後,他決定將僅有的積蓄,以及朋友對他的信任相挺,一起投入創業,成立漾の運動空間。夢想是美好的,現實卻是殘酷的,Pitcher 回想創業初期,面臨到的第一個挑戰是客源,答應要從原健身房一起過來的學生,可能會隨著籌備時間而消失,等到真的開幕時,人數已經不如當初預估,因此 Pitcher 覺得最大的困難不是創業,而是後續的經營,從公司策略和方向,到夥伴相處都是挑戰,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觀念,過程中難免會有爭執即摩擦,成員也來來去去,要如何在這中間取得平衡並且確保整體的營運方向沒問題,是他在創業過程中學到最多的,這也讓他決定自己跳出來將「漾の運動空間 安平館」獨立頂下來,希望能打造自己心目中的健身房。

除了創業以外,另一個當初 Pitcher 完全沒想過的經驗是成為 IHFI 的講師,當初只是因為除了拳擊以外,想要教授更多元的課程,剛好看到 IHFI 的護脊運動證照相關課程,覺得滿適合他的,於是成為他第二張考取的證照,也開啟了他與 Simon 的不解之緣,兩人在研習課程後也持續保持聯繫。09 年的聽障奧運,Simon 負責籃球隊的體能訓練,Pitcher 便毛遂自薦擔任助教角色,Simon 當時也覺得他是可造之材,於是就這樣開啟了 Pitcher 每週六日南北奔波的日子,雖然路途遙遠但很值得,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到運動員的團隊訓練,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環境及器材下去進行訓練,與他習慣的一對一訓練有很大的不一樣。除了聽奧的特別經驗外,兩人也很常一起出國進修,在這些過程中,Simon 覺得這年輕小伙子不錯,於是就引薦他擔任 IHFI 的講師,Pitcher 也沒辜負 Simon 的知遇之恩,依然持續努力精進自己,在漾の運動空間 安平館成立時,也邀請 Simon 擔任教育顧問,師徒聯手之下,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內容,更在去年於善化展店,開了「漾の悠躍運動空間」。

從教練到老闆,把自己當海綿持續吸收學習

從選手到教練,Pitcher 覺得改變最多的是訓練的方式,當選手時是教練或學長說什麼就做什麼,但當教練後才發現要因人而異有依據的訓練,而不是一昧的操到爆操到累,這也是他在培訓新教練時的要求和期許,新手教練的基礎是最重要的,不要封閉自己,要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,不斷的吸收及學習才是正確的。Pitcher 表示,教練這個行業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,學的越多、做的越多,所能得到的回饋也越多,而這一切仰賴教練的專業,專業則來自於基礎及根本,銷售業務能力只是加分及包裝,再好的包裝如果沒有基礎也沒用,千萬不要本末倒置。面對一般學員,Pitcher 希望他們來到兩間場館接受訓練後,能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而不是單純的只是訂定目標,所以店內提供學員們選手般的照顧,除了教練以外還有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的配置,為的就是不讓傷害剝奪每個人運動的權力,要幫助他們重新獲得運動的權力。

談到未來,Pitcher 表示目前的教練大概都一起工作兩三年以上,「希望能給這些教練們一個承諾,一個能提供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!」這是他當初創業時給自己的期許,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 Pitcher 的堅定,他也希望跟教練們的關係不再只是上下層的部屬關係,而是能慢慢變成團隊的幕僚關係,能讓他們參與更多的經營和行銷,自己也可以慢慢退居幕後。「努力不一定會成功,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」,這句話是 Pitcher 的座右銘,看似很簡單,真的能做到的人可能沒幾個,但從 Pitcher 的故事中,可以看到這個年輕人的毅力、能力及行動力,當然最重要也最可貴的地方在於,他靠著實力一步步達到今天的成就,未來 Pitcher 在健身產業中還會有什麼新挑戰呢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
從被父親債務追著跑到成為兩家健身房老闆 帶你窺探「少年董」Pitcher 如何絕處逢生